第330章 工程进度-《寒门江山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这是第二批即将建好的房子。
    地基和围墙都已经建好,今天就是重要的上梁仪式。
    匠人们站在屋中间,把几个杂粮饼子掰碎,口中念念有词。
    念叨了一阵,一抬手,匠人们把碎饼子隔着墙从四个方向扔了出去。
    见碎饼子隔墙扔了出来,屋外专程找来的几条狗,立刻汪汪叫着争食起来。
    匠人们见狗开始争食碎饼,就高兴地喊一声上梁大吉,然后就动了起来。
    指挥着帮工,把一根粗大的房梁吊了上去,安放到了它应该在的位置。
    房梁一旦安好,接下来就是在上面架檩条,再在檩条上架椽子,然后在椽子上铺设芦苇或者茅草编织的屋顶,最后在上面盖好瓦片,一座砖瓦房就算是建好了。
    这些流程云超前世小时候见过,没什么稀罕的。
    云超对匠人们盖的房屋质量表示满意,唯一让他不满意的就是速度。
    在匠人们和帮工们看来,他们盖房子的速度已经够快了。
    以往哪一次盖房子,都没有这么快过。
    可是,在见惯了后世平地起高楼的云超眼里,这种速度简直比龟爬还让人难受,简直慢得令人发指。
    不行,等过了年还要招人,建设速度还要加快!
    看完上梁仪式,云超又去看开荒。
    无农不稳,在生产力落后的古代,农业才是一个势力能否稳固的基石。
    自从吴掌柜送来了足够的耕牛,卧龙沟北岸的开荒就大规模展开了。
    有了牛,再加上铁制的农具,云超对开荒的速度还算满意。
    唯一让云超不太满意的,是使用的那些农具。
    倒不是说农具的质量不过关,主要是太落后,效率低。
    作为一个农大的准博士,农业可是云超的专业,尽管他学的大部分都是后世的科技知识,但古代农具的发展史还是知道的。
    通过观察,云超发现,当地的农民用的还是直辕犁。
    云超当年学过,古人发明的曲辕犁,后来替代了直辕犁,直到后世的七八十年代,有些地方还在用这种犁耕田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