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三省六部制度虽好,但是这样一来,会不会引得朝廷侧目?” 陈诚失笑道:“我们是反贼啊,朝廷什么时候不侧目了?” 阎忠一拍额头,道:“唉呀,我又把这茬给忘了,我还以为我们才是正统。” 他自嘲了几句,问道:“除了徐超兼任户部尚书和工部尚书外,其他的官职可都有人选了?” 陈诚道:“中书令职位最高,自然是要劳烦伯道,尚书令也请伯道先兼着,兵部尚书我准备让杨秋来做..........” 阎忠打断道:“杨秋只怕不愿意当这个兵部尚书。” 陈诚笑道:“我又不会剥夺他手中的兵马地盘,他有什么不乐意的?” 阎忠摇摇头,他对凉州的这些诸侯可比陈诚了解的多了。不过陈诚也有他的道理,“伯道,你以为我是想吞并杨秋的地盘,用的是明升暗降的手段?” 难道不是吗? “我现在掌握了朔方和五原两个郡,土地已经够多了,没必要为了地盘动刀兵。” “兵部尚书掌管凉州所有兵籍、军械、军令,以及军械,车辆,战马等事情,”陈诚无视了阎忠脸上的惊讶,继续道:“除了牙兵由我亲自掌管之外,其他军队可都是归于兵部的。” “这样的话,”阎忠问道:“兵部的权利是不是太大了?” 陈诚反问道:“大吗?六部尚书五年一任,若是不合适,到时候再换个人上去就是了” 两人对视了一眼,然后同时笑了起来。随着陈诚地盘越来越大,兵马越来越多,阎忠也开始有些担心起来。历史上能够共患难,而不能共富贵的事情可是太多了。他阎伯道是聪明人,可不想重蹈文种等人的覆辙。 通过试探,他现在确定了一件事,那就是陈诚并没有因为之前的大胜而变得狂妄自大,两人之间君臣相得的关系还可以维持很长的一段时间。聪明人就是这样,总是会想的很多。甚至能从多吃了一碗饭,皱了一下眉头而看出很多事情的端倪来。 笑了一阵后,陈诚道:“现在不但三省六部的官职还有很多空缺,地方上的官员也缺少很多,伯道是凉州名士,可有合适的人选推荐?” 阎忠捻着胡须道:“有一人近在眼前,君侯难道不记得了?” “你是说?” “傅干傅彦材,之前君侯曾和他见过面的。”阎忠道:“其父在凉州声名卓著,可在剩下的尚书之中挑个职位给他。” “傅干么?”陈诚沉吟了一会,道:“傅家在匈奴中颇有名声,不若任命其为朔方太守,如何?” “亦无不可。” 说了一会之后,阎忠又掏出一卷竹简,递给了陈诚。陈诚接过来后,先不看,而是笑问道:“这又是什么?” 阎忠道:“之前某曾派遣侄儿阎行前往汉阳,这是他收集的韩遂麾下将领和兵马的分布。” 陈诚“哦”了一声,似乎是漫不经心地问道:“听说彦明马上就要迎娶韩文约的女儿了?” “不错,已经约定了婚期,在秋后就会完婚。” 陈诚笑道:“伯道你推荐了彦材,怎么没想到要推荐彦明?内举可要不避亲啊!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