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两百多艘渔船和渡船在两个码头之间来回往返,川流不息,将士兵和马匹一波波地运往西岸。许多船只因为来不及等待考上码头,便直接冲向了浅水区,等士兵们跳下河水后,再划回东岸。 那些船夫和渔民都知道这是为了抵抗匈奴人,加上陈诚打开了灵州的府库,撒下了大笔的铜钱,布匹和盐巴,所以他们很是卖命,从早到晚,忙个不停,饶是如此,一日之内,也才堪堪运了两万多人过河。 阎忠固然是全程调度,阎行也跟着忙前忙后,帮着处理各种事情。 “你可考虑清楚了?”阎忠抽了个空,低声对阎行道:“现在大敌当前,君侯手上正缺得力战将。要是留在我这里,那就是只有苦劳,没有功劳了。” 阎行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,道:“叔父手中同样没人,我不帮衬一下,本地的那些豪强,真能痛痛快快地就把部曲钱粮交出来?” 阎忠捻着胡须道:“这倒也是。” 入夜后,黄河两岸点起火把,船夫们继续往西岸运送军队。但是河流湍急,黑暗中又看不太清,即便是有点起火把,但是依然比不上白天的效率。在连续出了两次事故后,陈诚不得已,命令暂停了运送军队的行为。 等到第二天天亮之后,才再次运送兵马。已经运过来的军队,则是在各级军官的带领下,逐步地聚拢起来。这里军队大举渡河,动静很大,西岸的百姓听闻之后,送来了不少的粮食,也有人自告奋勇地帮着他们带路,甚至还有些百姓自带干粮地加入了进来。 这些百姓的武艺很不错,但是都只是擅长小规模的战斗,而且并没有甲胄,最主要的是没有经过训练,不明军中号令,只可用来防守,却不太适合主动出击。不过匈奴人的战斗力也不算太强,多一些人也是好的。 在士兵还在渡河的时候,匈奴人的兵锋已经沿着河流往南边推进了数十里。沿途的村庄和寨子大多化为了焦土,村庄中的粮食和牲口被掠夺,老弱被屠杀,青壮和女人孩子则被个个部落瓜分一空。 廉县是北地郡抵抗匈奴人最大的也是最强的堡垒,等这个堡垒丢失了之后,南边的数百里沃野就再也没有办法阻挡匈奴人了。除了少数非常坚固,并且见机得早又抵抗坚决的邬堡之外,只要匈奴人下定了决心不惧伤亡,其他的村寨都是要不了几个时辰就会被攻破。 听着探马一波波地将军情传递了过来,大帐中的陈诚,杨秋和成宜三人都是面色凝重。不过匈奴人会杀过来是意料中事,现在只要再有一点时间,士兵就能全部就位。匈奴人兵马虽多,但是他们的装备更好,打起来胜负也不过就是五五开。 “报!” 传令兵再次冲了进来,大声道:“乡人李强求见。” 陈诚问道:“李强?那是谁?” 李堪站起身来,回答道:“是我的一个族人,在前面开垦有一些田地。” 陈诚“哦”了一声,道:“让他进来。” 一个身上血迹未干的中年男子在士兵的带领下走了进来,刚进入大帐就“噗通”一声跪在了地上。李强重重地在地上叩首,大声道:“匈奴人就在前方六十里,正在围攻庄子,请恳请将军发兵救援。” “六十里?”陈诚沉吟了一会,向大帐中其他人望去,成宜摇了摇头,杨秋则是将双手环抱在胸前冷笑。 侯选叹了口气,对李涛道:“非是我等不愿意发兵救援,实在是大军尚未云集,而且离得太远了,我们有一半是步兵,要是只用骑兵,那我们的兵力就更少了。” 李强急道:“匈奴人的兵力都在攻打村寨,大军趁机掩杀过去,定能大获全胜!” 他对李堪叫道:“族长,你可不能不管我们的死活啊!” 李堪:“这.....” 他自然是想要陈诚发兵去救援的,但是他也知道陈诚手中的兵力也就比成宜多了一点,这还是本地豪杰纷纷投军之后才有的,要是杨秋和成宜不同意,陈诚总不可能靠手中一万多人去和匈奴人近十万大军打。而且这一万人之中还有一半是步兵,等他们赶到六十里之外,黄花菜都凉了。 李堪为难地将目光移开,却不妨陈诚忽然道:“李强所言,也有一定的道理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