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四十二章 卢象升-《大明完美暴君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3/3)页
    自己终于是见到卢象升本人了。
    只是与他脑海中那个想象的卢象升,还是有着不小差距。
    可能是因为历史文献的影响,朱由校对他最为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他带孝出征了。
    “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?”
    “就算陕西的灾民太多,受灾范围太大,可那也是我大明的百姓子民,难道就因为多,朝廷就对他们不管不顾?”
    “还有,山东的灾祸,和九边的军费粮饷又该如何处置,难道都不管了不成?”
    朱由校连连发出疑问,在其他人看来,这个卢象升的回答简直是太糟糕了,已经给皇帝留下了不好的印象。
    而就在他们幸灾乐祸时,卢象升却是极为镇静。
    根本就没有被皇帝的连问给吓到。
    他既然敢这么说,就一定是深思熟虑过,有所准备的。
    而朱由校也正是这样认为,所以才会故作不满意语气,去质问于他。
    实则是在给他创造声势,给他扬名的机会。
    果然卢象升没有让他失望,很快便说出了自己的见解和问题关键所在。
    “巧妇都难为无米之炊,更何况是我偌大的大明朝。”
    “天下两京一十三省,要用钱、花钱的地方何其多也?”
    “陕西至少有数十万流民难民,朝廷这几十万两银子砸进去,就像是石入大海,连水花都见不着。”
    “国家没钱是可怕,可最可怕的是没有粮食物资。”
    “赈灾所需要的,并不是银子,而是需要粮食,没有粮食,纵使是有金山银山,也不过是个摆物而已。”
    “因此我大明首先要解决的问题,就是要积蓄粮食。”
    “当用目前仅剩的银钱,大力扶持湖广南直隶等产粮地的农业生产,才是首要。”
    卢象升的回答,虽然也不至于多么亮眼,可至少比其他考生的回答好多了。
    至少他会去思考问题关键,也敢于大胆的说出来。
    他有一句话说的不错,大明缺的从来不是钱,而是粮。
    这也是为什么他强制要求宗藩们贡献粮食,以及让李之才在江南追缴积欠赋税的原因。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