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52章双脚离地(1/2)-《始皇帝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  张良说道:“臣的格局布置还可以,可论及带兵打仗,大大不如吴起。秦国变法百年才有今天,大王想要短短两三年的变法,就是赶超秦国,这不可能。是臣糊涂了,臣告退了……”
      行礼后,张良直接告辞离去。
      感觉自己天真而可笑。
      见到楚王后,想要给楚王讲述大道理,让楚王醒悟,决心合纵抗秦。
      可现实是,楚王懂得这些大道理。
      只是权力受到权贵的制约,根本无法施展出来。
      群臣不想要打仗,楚王虽然是大王,却是无可奈何。
      纵横家以为,只要说服看君王,一切皆是好说;唯有法家明白,说服了君王不重要,唯有说服群臣和权贵最为重要。
      只要说服了这群人,君王处在集权中,国家才能办好事情。
      不然君王想要打仗,臣子们不想要打仗,上下分裂,又是有何用。
      楚王是这个样子,齐王又何尝不是如此。
      想着这些,张良意兴阑珊起来。
      国家不是君王的国家,而是群臣和权贵的国家,等到危机的时刻,很多大臣和权贵可以投降敌人,保全富贵。
      齐国也好,楚国也好,内部有很多投降派,想着秦军打过来,好快点投降。
      投降,也是有指标的。
      投降,也是有名额的。
      秦国,不可能接纳所有投降者,只会接纳一少部分投降者,至于多数的投降者权力会被剥夺,财产会被剥夺,地位会下降沦为庶民。
      投降,也要抓紧时间,也要快点投降。
      很多人不是不聪明,而是太聪明了。
      秦王政十三年,秦国灭韩国,兵临大梁,因为大暑,士卒损失众多,不得已退去。
      天下为之震惊。
      七国当中,赵国,韩国等两个国家灭亡,只剩下魏国,齐国,燕国、楚国等四个国家。
      秦国之强大,威震天下。
      世人为之瑟瑟发抖。
      各国的君王畏惧着,害怕着,最后也是沉默了。
      他们会支援魏国,会给予魏国除了军事之外,所有的支持。
      合纵的风声刚刚起来,就是消失而去。
      昔日六国合纵,尚且是无疾而终,现在只剩下四个国家,却是想要逆袭秦国,这不是搞笑吗?
      叫唤的很是厉害,可最后却是无疾而终。
      秦国的节奏是一年打一次战,绝对不耽误农时,不耽误秋收,或是春耕。
      又是忙碌的时刻,没有时间打仗。
      天下,再次陷入和平了。
      时间流逝着,到了九月份。
      九月份,到了秋收的时刻。
      九月,正是炎热的时刻,娇艳似火,虽然比起夏天炎热开始散去,可炙热还是浓烈着,大地好似火少一般。
      忙碌的民众,前往耕地当中前去耕地。
      就连宫卫军,也是散去大半,回家收秋了,或是帮助战友收割庄稼。
      夏天,主要是收割着小麦,早熟的水稻,或是糜子;
      秋天收割的,主要是晚熟的稻子,黄豆,高粱、谷子等。
      田地当中的谷子还差几天,才能成熟;黄豆还差几天;高粱还很早很早;只有稻子算是成熟了。
      稻子,主要是旱稻为主。
      在夏天的时刻,收割了糜子后;顺便在地里面种植在旱稻,大约是三个月后,就是能成熟了。
      行走在田地当中,确定稻子已经成熟了。
      农民们陆续下地收割稻米,收割的方式很是简单,就是弯腰,拿着镰刀收割。
      稻米可以当食物,秸秆也可以当饲料,用来养牛马。每年的时刻,朝廷还要征收一定数量的秸秆,用来当税收。对于农民和朝廷而言,秸秆算是宝,是仅次于粮食的战略物资。
      若是烧火做饭的时刻,直接用秸秆当燃烧,会被骂为铺张浪费。
      在农村学校当中,很多学生也是停止上课,回家帮着爸妈收割着稻米。
      收割稻米,没有什么技术含量,就是吃大苦流大汗。
      或者说世间所有的事情都没有什么技巧可言,就是多吃苦,多劳动。
      不要想着投机取巧,不劳而获。
      七岁的小孩子,也能扛着镰刀,到了耕地当中收割着稻米。
      累了,那就休息一会,吃一点水果,喝一点水,吃点干粮,然后继续干着。
      在稻田当中,扶苏拿着到镰刀,正在收割着稻米。
      开始的时刻,经常弯腰割稻子,感觉有些不舒服,不适应,可渐渐的就是适应了,就是继续收割着。
      在另一边父王,也在弯腰收割着稻米。
      此刻,父王头上带着一个大草帽,手中拿着镰刀,收割起来,速度快而稳健。
      此刻,王后芈倩,芈文,芈月、妫嘉、赵玉、胡姬等二十多个妃子,也是脱下锦绣的衣裳,穿上的布衣,戴上了草帽,穿上布鞋,也是拿着镰刀收割起来。
      对于这些贵人而言,下地干活有些难为她们了。
      曾经有妃子提出意见,不想干农活了。
      父王说道,伱走吧,离开咸阳宫。咸阳宫庙小,住不下你这样的大神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