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98章郭开:我是大忠臣(求订阅)-《始皇帝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  这是李牧的想法。
      赵佾虽然没有,可也是在这个想法。
      可问题是,拖下去,率先支撑不住的是赵国。
      秦国有黑冰台,侯谍众多,探查着诸多情报;
      历代赵王也有相应的情报机构,获得秦国的情报。
      在情报当中,秦国的人口是赵国的五倍之多,耕地是赵国七倍之多,精锐士兵是赵国是三倍之多,粟米储备是赵国的八倍之多。
      为了这次大战,秦国多方准备,每年都是不断转运,把大量的粟米运输到了晋阳储存起来,为了这一战足足准备了五年时间。
      在番吾城,有五十万秦军,还有足足三十万的民夫,每每损耗的粮食也是海量的,可即便是如此,秦国还能坚持五个月时间;
      可随着秦国骑兵的出击,番吾城的粮草最多坚持三个月。
      拖下去,最先坚持不住的是赵国。
      在这场综合国力的较量当中,赵国已经输了。
      唯一的希望,就是魏国和楚国出兵。
      可秦国在三川郡布置了重兵,监视着魏国,只要魏国敢于出兵救援邯郸,秦军就会从三川郡出发,攻打大梁城;
      在东郡,秦军也是布置着兵力,若是楚军敢于北上救援赵国,秦军就敢于打陈县,直接断其后路。
      这一战,看似秦国只是与赵国开战。
      可事实上,却是秦国与赵国开战的同时,又是看着楚国魏国这两个不稳定因素。
      秦国的计划是,打一个,拉两个。
      看似与赵国一国交战,可本质上却是与三国交战。
      这一战,固然是为了灭赵。
      灭赵,放在第一位。
      可若是魏国不识好歹,执意要救援赵国,秦国不介意放下目标,率先灭赵,变为灭魏;
      同样楚国,若是选择救援赵国,秦国有不介意退兵而去,然后趁机南下,攻占陈郢。
      计划是相对的,可变化是永恒的。
      这是秦国的阳谋。
      魏国,楚国皆是知道。
      他们会牺牲自己,为赵国挡灾吗?
      不会!
      赵国没有援兵了。
      想着这些,赵迁就是心情抑郁,感觉到绝望之福
      ……
      次日,又是到了朝会的时刻。
      诸多的臣子纷纷着事情,着着。
      有一个臣子上前道:“大王,赵国的粮草不足,最多能支撑一个月的粮草。请将军李牧,速破秦军!”
      “大王,李牧现在进不能进,退不能退,这是有大罪过,赵国快要支撑不住了!”
      “大王,最多一个月,前线就是断粮了,那时前线缺少粮食,大军会崩溃!”
      “大王,李牧到底行不行!”
      “根据亲信情报,秦王多次书信于李牧,称呼其为白起,曾经许诺若是李牧投降,可册封为其武信君!”
      “若是李牧投降,赵国立刻灭亡!”
      “不可能,李牧对我赵国忠心耿耿,岂会投降秦国!”
      “伱敢于保证吗?”
      “你这个人!”
      “老匹夫,只会污蔑人!”
      很快的,朝堂变成了菜市场,双方争吵起来。
      围绕着李牧,开始辩论起来。
      有的大臣着,李牧不靠谱,最若是投降秦国威胁太大,最好让靠谱的将军,前去掌控军权;
      有的,李牧很是可靠,对于赵国忠心耿耿,必须要给予重用,还要重用。
      双方剧烈的争吵起来。
      各自着各自的理由,争吵不断。
      至于那位赵王迁,下意识的被人忽略了。
      若是春平君赵佾在的时刻,还能稳定住局势,还能镇压群臣。
      可自从这位君上离去后,很多臣子开好放飞自我,有意识或是无意识的,对赵迁轻视至极。
      区区一个十五岁的毛孩子而已,还镇压不知群臣。
      郭开在下面仔细的观察着,看着这些人,在分析调查着,谁是内奸,谁是忠臣?
      秦国的侯谍收买了很多大臣,他不是第一个,也是不是最后一个,而是许多当中的一个。
      那些弹劾李牧,着李牧坏话的臣子,未必是奸臣,可能真的是赵国的忠臣;那些开口为李牧着好话的臣子,也未必是好人,可能心怀叵测。
      作为臣子,要懂得权术。
    第(2/3)页